2)第二十二章 一国民心_223_楚氏春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改成了世家利益决定朝廷大臣。楚铮听来自然是毫无新意,只是心中有些郁闷,这些理论他原本准备等这几年离京历练后再在父亲面前卖弄的,现在倒好,让苏巧彤给抢着说了。

  楚名棠却是越听越心惊,苏巧彤所言都是他闻所未闻,自己多年来一些模糊的想法在这女子口中说来条理分明,有论有据,直令他茅塞顿开,精彩之处楚名棠更是不禁击节叫好。心中暗想,此女实有经天纬地之才,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她离开赵国,若不能为己所用,定以雷霆手段除之。

  苏巧彤最后以“水能载舟亦能覆舟”作为结束语,只觉口干舌燥。楚铮却道:“苏姑娘说了这么多,怎么还没说到正题,究竟如何解决眼前之事?”

  苏巧彤知楚铮存心拆台,白了他一眼。楚名棠喝道:“铮儿,巧彤方才所说极其有理,你可要谨记于心。”

  楚铮闷声应道:“是,父亲。”

  苏巧彤大感解气,笑道:“楚公子,方才小女子只说了民心所向乃国之根本。但仅此自然远远不够。古人云,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,小女子觉得正因秦赵多年对峙,加上北疆又有胡蛮在侧,两国贤臣名将才层出不穷。小女子在秦国多年,觉得秦国尚武之风极浓,无论达官贵族还是平民百姓,其子弟都对从军颇为踊跃,今日看来赵国亦是如此。难怪中原四国数百年来都是秦赵争锋,南齐和东吴只能偏安江南,从未踏入江北半步。如今北疆突厥来犯,大赵朝野上下都明白家与国何为重之理,因此楚公子一句无意之言,竟能让上万禁卫军将士愿与之北上抗敌,此乃民心所向,不论将士还是家中双亲,其拳拳报国之心可嘉,不可损之丝毫。”

  楚名棠点头道:“有理。可愿去北疆之人过万,就算本相许可,朝议时恐怕也无法通过。”

  苏巧彤道:“自然不必去如此多,就由楚公子从中选拔出三千将士,只相当于禁卫军一营,官宦平民子弟各半,随公子一同北上。此事无需借用朝廷名义,只以个人意愿,而朝廷则应对此大力宣扬。”

  楚名棠摇头道:“此举本是大违军纪,不追究其罪已是宽容之极,如何还能大肆张扬。”

  苏巧彤一笑,说道:“小女子有一事向楚伯父禀报。”

  “苏姑娘请说。”

  “前段时日小女子随公子从南线归来,发现突厥入侵之事已经传遍大赵境内,各地官员却对仍对此遮遮掩掩,以致民间流传尽是些猜测之辞,其荒唐之处让人忍俊不禁。另因北疆战事,地方官员不通报原因却征比往年多了近三成的粮,百姓怨言已起。”

  楚名棠皱眉道:“当真如此?征粮乃不得已之事,但民间谣言四起……看来本相过于注重朝堂,忽略民间之事了。”

  “楚伯父乃一代

  请收藏:https://m.mgshu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