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33章 考校_三国之银狐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数十万,尸体堵塞河道,泗水为之不流,若再待下去,宗族就要灭亡了。”

  “竟有此事?”

  刘表大为吃惊道:“这曹操不修德行,迁怒无辜百姓,非仁道也。”

  邓洪说道:“正因如此,宗族才决定回归祖地。如今这天下,也只有使君的荆州民富州强,这都是因为使君内修仁义德行,外行王道称霸所致呀。”

  稍微吹捧了一下刘表,刘表果然大悦:“哈哈哈哈,我乃宗室子弟,替天子牧守一方,自然要尽心尽责。汝既然是名门之后,想必也应该通晓经义,不知道治何经典?”

  “论论语。”

  邓洪有些不好意思,当初逃难的时候家中不能带长篇书籍,只能带《论语》《周易》这类短篇书,所以看的书其实很少。

  刘表想了想就说道:“那你来说说,“邦有道,危言危行;邦无道,危行言孙。”应当作何解?”

  邓洪瞥了眼沈晨,回答道:“这是先贤在告诫世人,应该正言正行,谨言慎行。”

  “就这些吗?”

  刘表有些失望,这不是世人都知道的事情吗?

  “自然不是。”

  沈晨忽然开口说道:“叔祖曾经说过,孔子言孙非畏祸也,贾祸而无益,则君子所不为矣。故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,亦时中之道也。”

  “哦?”

  刘表颇为惊讶。

  从汉代开始,儒生们就开始对儒家经典进行解读和注释。

  《论语》总共也就几千字,死记硬背不难。

  难的是能否通过当时的情况和语境,来分析孔子想表达的含义。

  各家各派因为行文断句、理解方式各有不同,在解读这些经典的时候,经常出现分歧。

  甚至有些儒生喜欢标新立异,分析出来的话语跟孔子的想法背道而驰,偏偏能够牵强附会,世人没办法辩驳,居然也成为了一家之言流传下来。

  譬如赵氏《周易》当中,那位沈晨之前提起过的赵宾,就对“箕子之明夷利贞”当中的“箕子”分析。

  他认为这不是一个人的人名,而是万物起源,言称:“阴阳气亡箕子;箕子者,万物方荄兹也。”

  由于赵宾极为善辩,没人能说得过他,因此这种说法竟然也被记录下来,成为了《赵氏易》。

  不过刘表这句“邦有道,危言危行;邦无道,危行言孙。”倒没有理解方面的歧义,但能从悟到什么东西,自然也要看研习经典的儒生们的想法。

  邓洪一开始只是对这句话进行了翻译,而沈晨的补充就不一般,属于自己理解,而非单纯的翻译,内容和解读也十分的高明。

  听到这句话,刘表赞赏地点点头道:“不错,尔等甚有学问。那“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。”又做何解?”

  “额”

  邓洪吱吱唔唔道:“这是孔子看出了那位使者的自身修养品德。”

  刘表皱眉,又是这么粗浅的理解。

  沈晨马上

  请收藏:https://m.mgshu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