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七十四章 江山社稷_大唐城管大队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李二和徐阳讨论了半日的结果。

  后世人从《鬼谷论》中就可以知道,李二不出兵是从三个方面慎重考虑。

  一是”远交近攻,离强和弱”的中国古代传统外交政策。对于中国来说,阿拉伯和拜占庭的地理位置都远离唐朝本土,只能是远交的对象。他们之间的存亡,胜负对中国的利益没什么触动,那又何必兴师动众,空耗国力呢?

  二是,这个时期,唐朝才刚刚开始接管东突厥的领地,并且在与西突厥进行尝试性的羊毛交易与同化,没有太多精力去管拜占庭的事情。

  三是此时的阿拉伯人的扩张矛头还没指向东亚,与唐朝政府的利益井水不犯河水。冤家宜解不宜结,何必要主动招惹他们。

  就这样,李二的审慎性格,使唐朝没有轻yì卷入中亚战争,保存了实力,让宝贵的军事力量能用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。当然,阿拉伯人也是李二这个决定的受益者,因为这在客观上给阿拉伯人提供了绝好的扩张机会。

  经过了十年之后,阿拉伯人已经渐渐成为了中亚的绝对强权,而拜占庭帝国到了后来,其实际统治区域只剩下了它的首都。

  先驱者徐阳在《鬼谷论》中就曾提到他十分后悔的一件事,那就是当初没有联合拜占庭对大食出手,以至于后来统一中亚多花了十几年的时间。

  这不禁让人浮想联翩,如果那个时候唐太宗出手了呢?亚洲乃至世界格局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,还是会像现在这样中国成为世界霸权吗?想到蝴蝶效应的存zài,这或许是个很难算清楚的问题。

  当然,历史不容假设,正如《鬼谷论》中所写:一条不起眼的记载,一个帝王的决定,也许蕴涵着影响整个人类社会命运的无限可能性,就足以体会到历史的乐趣了。

  唐人的疆域扩大的速度,快过它所能管理的速度,所以现如今在海外商品流通毫无规范,李二已经派出多名朝中宰相去协助牛进达管理海外事务,可是人手依然不够。

  现在的长安对于各种矿产资源简直到了嗜血的地步,特别是铁矿,长孙家发了疯似的满中国找铁矿,要不是徐阳给他们远远不断的铁矿位置图纸,现在的钢铁产量要下降三分之二还多。

  奴隶一直处于急缺状态,这个市场从来没有饱和过,那些参与修建铁路的奴隶,刚刚修完,就立马被送入地下,开始了暗无宁日的采矿生涯。

  资本的积累与发展,这时候就开始露出了他的獠牙,每一个毛孔中都滴着肮脏的鲜血,可是这些鲜血不是唐人的,在唐人眼中,这些血连猪狗的都不如。

  李二在观看完修建好的火车铁轨后,也是带着几位顾命大臣上火车溜达了一圈,其中徐阳的名字赫然在列。

  往日从长安至洛阳,马车也需要半日,虽然现在的火车

  请收藏:https://m.mgshu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