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九十三章 以夷制夷_盛唐神话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然不能坐视他任意发展了,于是朝廷想暗中扶持南诏王的弟弟于诚节取而代之,同时加重对南诏的赋税征收以削弱南诏。只是那张虔陀做得太过明显,某些手段又太过低劣,这才一下激怒,逼反南诏王阁罗凤。

  之后双方爆发大战,说白了就是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和姚州都督张虔陀分化,制衡的手段没用好,最后干脆武力解决。

  这种事情其实常有,即使这样陛下也是支持他们的。错就错在二人太过无能,特别是鲜于仲通完全不通兵事,却贪图军功,亲自指挥大战,以致大败。

  假如把鲜于仲通换成武威王或者安国公哥舒将军来指挥这场大战,最后大胜,就是大功一件,一点错处都没。

  ……所以说,其实朝廷也想彻底解决这些隐患,只是暂时力有不逮而已。”

  萧去病听明白了,说到底还是当初李世民时期,从定襄之战开始,一直到李世民去世,整个大唐一连串的军事行为,都取得了以少胜多的辉煌胜利。

  大唐迅速扩张,消灭一个敌人之后,还没消化稳固,又立刻去消灭另一个。短短几十年间,大唐像开了挂一样,领土扩大了一倍还多。

  与此同时,这些被消灭的敌人又表现得极其温顺驯服,加之涌现出一大批又能打又忠心的胡人将领,这一连串的胜利也有这些胡人将领和胡人士卒的功劳。

  就是这样一连串的军事胜利,培养了唐朝的这种自信豪迈,大气蓬勃,兼容开放的性格。对这些和自己一起打江山的胡人兄弟爱之如一,这既体现了唐朝宽广大气的胸怀,也是一种自信的表现。

  这种自信就在于,自信自己的武力会永远强大,自信帝国会一直强势下去,因此丝毫不担心这些胡族部落反噬。

  然而没过多久,大唐就吃到了苦头,两次败于吐蕃之后,突厥趁机造反,因为各种原因(本来叛乱转瞬就被平定,但奸臣误国,重新逼反突厥;武后政~治~斗争杀死黑齿常之自毁长城等),使得突厥重新崛起,那段时间大唐都被打得很惨。

  之后各个内附部族反叛成性的本质也就一下暴露出来,但奈何形势已经如此,大唐也不可能太过激烈地改变这个策略,只能徐徐图之,以夷制夷(比如扶持突骑施对抗突厥和大食,但最后突骑施反过来与唐朝为敌,比如李晟所说扶持南诏,结果玩脱了,养虎为患),恩威并施,先暂时维持住平衡。

  与此同时,大唐的眼光还主要放在外敌上,特别是头号大敌吐蕃。加上大唐重新强势之后,这些内附部族又重新变得温顺驯服起来,给皇帝和大臣一种假象,认为以夷制夷,恩威并施的策略十分有效。

  或许再过几年,等大唐消灭了吐蕃,会回过手来挨个处理这些内附部族也不一定;或许假如李隆基年老

  请收藏:https://m.mgshu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