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1.归乡_大唐宦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大地沉睡的所有都唤醒起来,老兵眯着眼角的皱纹,笑了笑,继续往南走入积利州的地界,他的目的地是南端的青泥浦,在那里登船,只需半日,就能到登莱地界,然后便继续,返回他在蔡州的“家”。

  十七岁成为州郡的团结子弟,三年后和同伴正式进入十七军团,作为土生土长的淮西子弟,却打了半生的仗:最早,是镇压李唐亲王在贺兰山一带掀起的叛乱活动,其得到了部分戍边军团的支持,因宰堂在首任辅师高岳薨后第四十年,拥立了普王系的皇帝,此后唐思宗(李诵)和普王李谊的两支血统后裔开始更迭践祚,;其后又远赴南诏地区,进行了长达十一年的“平蛮战争”,亲眼看着南诏白色的大佛寺被大火彻底吞噬,那里的盐、银、铜全部进入皇唐的囊中,所有印有南诏文字的佛经和文籍全毁于一旦;在南诏又呆了很长时间,老兵甚至娶了个南诏女人,但很快又接到了调令,北上前去征讨渤海国,并预先得到了五十“当千银钱”的楮币,他就让妻子孩子先一步前去蔡州,“如果我回不来,就改嫁了吧。”

  不过服役生涯达到三十年时,他还是回来了。

  当初,全乡有二十名青年戴上理正给的裹头,加入团结之中,其中又有十二人进入十七军团,其后七人陆续阵亡,二人改调他军,还有二人因信奉了“灵道宗”,蓄谋兵乱而遭处决,最后他一人,孤零零地从渤海国,跋涉回来。

  青泥浦,一座被榆树柳树环绕的韶娘娘庙宇前,老兵将行縢散开,拄着火铳在休息着,渔民和海客们,则络绎不绝地来庙前祭祀香火,十分热闹。

  老兵眼前翻涌的海涛里,船只的轮廓依稀可见。

  韶娘娘,即是高岳的妻子国夫人崔云韶,最早被海东商社所信奉,很快扩散到了登莱、积利、营州各地。高岳活着时最重要的两个女子,一个于峻峭的恒山里终老,开创了对帝国影响极大的“灵道宗”,一个则在海边默默守护着过往的商旅。

  韶娘娘庙的西面,是座灵道宗的道观,一条道路穿过其间,直达青泥浦的津口,可奇的是,庙宇和道观的树阴,分居道路两侧,枝叶却相逆而长,绝不会交错起来,仿佛素不相能似的。

  两个穿着襦裙的少女,秀发齐眉,大约是刚从灵道宗的女塾内下学而来,提着红漆食盒,穿着越地的高跟木屐,有说有笑地沿着韶娘娘庙宇的墙边走,然后坐在榆树下的石墩上,和老兵隔着几步远的距离:这里,可以正面看到海的景色,是最好的用餐地点。

  老兵看这两个少女的打扮,想来是富裕人家出身,不由得赶紧缩了脚步,坐得肃正起来。

  “四枚蒸胡,三枚是素的,一枚里有禽肉。”

  “巧了,我也是。”

  “那我们看看,谁能先吃到禽肉馅儿的。”

  葱绿色襦裙的第一个就吃到禽肉的,当红色襦裙的恭喜时,却蹙眉道,那剩下的全是素的了。

  而红色襦裙,一直到最后一枚,才吃到禽肉,她默默地吃完,接着叹息声,“不想最后的最后,才能吃到香甜的肉。”

  旁边的老兵,听到这话,也陷于了某种玄妙的思绪里。

  船只上的新罗水手摆手呼喊着,老兵想不明白,便重新扎好行縢,扛起了枪支,往津口迈步走去。

  此刻,一群人突然在急促钟声里,涌到了道观的门口,为首的传递个惊人的消息:“宰堂军里的信徒,在撤回榆关时候,发生了兵变!”

  请收藏:https://m.mgshu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